查看原文
其他

强化—在日常干预中的应用

2016-08-05 刘美 五彩鹿自闭症研究院


刘 美  
五彩鹿技术总监
纽约市立大学皇后学院特殊教育专业硕士
候选美国应用行为分析治疗师(BCBA)


今天我们来说说ABA——应用行为分析的基本策略之一——强化。



什么是强化welcome


专家在书本中对它的定义是:一个行为发生,紧随一个刺激的改变,导致这个行为在以后发生的频率增加。


通俗的说,强化就是一个增加行为出现率的原理或者策略。当然ABA中不止这一个策略可以增加行为的出现率,但是强化是基本的策略之一。


可以说,人们的行为之所以不断出现,都是因为这个行为受到过强化。


在强化过程中,有三个要点:

  • 行为出现

  • 紧随一个结果——在行为之后紧随的结果,能让行为人感到愉快的这个结果,从而导致了第三个要点。 

  • 行为出现的频率增加

这三个要点是缺一不可的,缺失了其中的一项,都不能称之为强化的过程。


举例说明:


事例1:孩子叫“妈妈”,妈妈立即答应“哎”,然后高兴的拥抱孩子,逗孩子笑,那么孩子以后更频繁的叫“妈妈”。


在这个过程当中,孩子叫妈妈是行为的出现,然后妈妈立即答应哎,高兴的抱孩子逗孩子笑,让叫妈妈的这个孩子感到非常愉快,这是紧随行为之后的结果。最后孩子更频繁的叫妈妈,就表现出行为出现频率的增加,所以我们说孩子叫妈妈的这个行为被强化了。


事例2:小孩子哭闹是很常见的事情,当小孩子哭闹的时候,大人立即抱起来安慰他哄他并给孩子好吃的、好玩的,那么以后孩子频繁的哭闹这种现象就会经常发生。我们说孩子哭闹的行为也是被强化了。


通过上面两个例子,我们可以看到——强化本身只是中立的原理和策略强化不只是增加好的、我们期望的行为,强化同样会增加不好的、我们不期望的行为。



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正确使用强化策略

welcome


1到底要强化什么行为?


强化的三个要点第一个就是行为出现,要有一个行为目标。


从孩子早上睁开眼睛到晚上睡着,在每天这么长的时间里,家长对自己的孩子一定都有非常多的期望和要求,而且会因为时间、地点、事件的变化而改变和调整。简单的说我们每天对孩子的期望可能有不一样的地方,但也会有相似之处。比如我们希望孩子按时起床、自己穿衣服、刷牙、好好吃饭、乖乖上学……


理论上,只要是我们期望的行为出现了,我们都可以实施强化。因为我们希望这些好的行为不断出现,或者说不断的提高。


但我们仍然建议家长在一段时间里,只着重几个重点目标行为进行强化。而不是所有的你觉得孩子不错的行为都进行强化。有句俗语说得好“鱼和熊掌不可兼得”,我们需要在一些时刻有所取舍。


举例说明


孩子平时总是在吃饭的时候到处跑,很多孩子在家里家长都是追着喂,很偶尔能坐到椅子上吃饭。当孩子一旦坐到椅子上吃饭时,这个行为出现时,家长就可以马上实施强化,让孩子坐在椅子上感到愉快。


但实际上家长普遍是当孩子好不容易坐在椅子上后会提高要求,比如要求孩子吃不喜欢的菜,或者要求孩子坐很久,会有很多其他方面的要求。


这个时候我们建议家长需要取舍,吃蔬菜固然重要,但鉴于目前安坐行为还不稳定,那么我们还是先着重强化安坐的行为。


我们建议家长着重安坐行为的强化。至于孩子吃什么、吃多少的目标可以先不做要求。无论他吃蔬菜还是白米饭,至少孩子在吃饭的时间是坐在椅子上了,那么他就达到了我们的第一个台阶的要求。


在孩子的训练当中,最好有一个目标的阶梯设置,而不是把所有目标一股脑全放在孩子身上要求孩子达到,这样对孩子会有一定难度。


当然,如果孩子坐在那儿偶尔吃了一大口菜,家长一定要及时实施强化,因为这种现象是很偶尔的,下一次不知道什么时候出现,一定要抓紧时机实施强化,让孩子因为这个行为得到更愉快的感受。但如果实施强化以后,孩子也没有继续大口吃菜,也不必强求孩子。不要因为孩子这一口吃得好,下一口就一定也要吃得很好。因为我们的目标是让孩子学会安坐,这个目标行为孩子已经达到了。


我们建议家长要经常思考一个问题——

此时此刻,我到底想增强孩子哪一个行为?当你能确定一个准确的目标行为时,那么你对孩子行为的反应就会比较一致,而不至于一会儿强化这个行为,一会儿强化那个行为。在强化过程当中保持一致性是非常重要的。


2发现和掌控正强化物


这里面涉及一个正强化物的概念:实施强化的核心是在行为出现之后让行为者感到愉快,从而愿意重复这个行为。


一个人感到愉快,可以分两种情况:一种是得到自己喜欢的事物或感受,会觉得愉快;一种是远离自己讨厌的事物或感受,也会觉得愉快。相应而生,就出现强化的两种类型:正强化和负强化。


今天我们着重讨论正强化,那就涉及到正强化物的概念。


所谓强化物,就是一个刺激的改变,有强化的功能。通俗的说正强化物就是行为者喜欢的任何事物、感受,能对行为有增强的功能。


实际上正强化物是因人而异、因地而异。每个孩子喜欢的东西都有不同,对事物喜欢的程度也不同,在不同时间、地点,个人的喜好也会发生变化。简单的说,没有一成不变的正强化物。


可以说正强化物选对了、利用好了,运用正强化策略的过程就成功了一半。


要想找对正强化物,需要我们站在孩子的角度,切身体会孩子此时此刻的需要和感受。


孩子盯着糖果并伸手想拿糖果,这个时候糖果就会是孩子很好的强化物;孩子累了不想走路,把孩子抱起来就会是很好的强化物;孩子不想起床,让他继续躺在床上就是很好的强化物;孩子想玩拼板,拼板就是很好的强化物。


也可以把正强化物理解为孩子的需求。


其实仔细想想,孩子一天中的需求是很多的,想吃的想玩的想得到的感受,如果每个细小的需求都能被有效用作强化物、有效的用来强化孩子良好的行为,那么就会大大增加孩子每天良好行为的出现。


如果一个孩子在每天大部分时间从事良好的行为,那么他的不适当行为出现的机会自然就会减少。


我们建议家长一定要修炼自己寻找正强化物的能力!通常我们建议家长可以静下来,坐在孩子身边,观察孩子言行举止,观察、感受孩子需要什么,可能喜欢什么,当你掌控了正强化物时,你就有机会去强化他良好的行为。


举例说明


上集体课时,一个孩子在教室里乱跑,妈妈想让他坐在椅子上,于是妈妈把孩子摁在椅子上,强制他坐在那里,然后马上把喝了半瓶的饮料打开往孩子嘴里倒,还特别夸张的夸奖孩子“真棒,你坐在椅子上了”。但是孩子喝了一小口,然后更剧烈的挣扎要离开椅子。


我们跟这个妈妈在一起分析孩子的问题行为时,妈妈非常疑惑”我在实施强化,为什么最后的结果孩子还是要挣扎离开椅子呢?”


首先我们来看一下妈妈的期望行为是什么,然后妈妈选择的正强化物是什么,再看一看妈妈期望的孩子的行为被增加了吗?


在这个过程当中,妈妈的期望行为就是希望孩子能坐在椅子上,妈妈选择的正强化物是喝了半瓶饮料,孩子也许平时喜欢喝,但结果是孩子虽然喝了一小口饮料,他并不想坐在椅子上,反而更剧烈挣扎要离开椅子,那么他安坐的行为并没有得到增强。


其实,在这个过程里,妈妈以为这个饮料可以用作孩子的正强化物,给孩子饮料就能坐在椅子上。但实际妈妈并没有真正了解到孩子现在不想要喝了,所以不足以强化孩子的安坐行为。孩子平时喜欢喝的饮料在这一刻不足以作为正强化物使用,因为它起不到增强行为的作用。


没有一成不变的强化物,我们一定要随时随地去观察去感受去寻找到真正有效的正强化物。当然,在寻找过程中尝试一次出现错误,失败了,没有起到强化的效果,那也不用害怕,家长可以再换一个继续尝试。


3行为与正强化物如何配比


因为我们每个人都希望付出与收获成正比,孩子也是一样的。如果孩子觉得自己付出的努力与所得到的不匹配,那么下次继续努力付出的行为就很难再次出现。


我们要根据所期望的行为的难度,配比适当的孩子喜欢的事物:越有难度的行为之后要配比相对更喜欢的或更多的正强化物。才能起到比较好的强化的作用。


举例说明


一般来说孩子都比较喜欢糖果,我们假设孩子最喜欢吃糖,但这个孩子最困难的是发音,那么对这个孩子,我们建议家长当孩子发音的时候可以给他/她吃糖。


因为发音对孩子来说是很困难的事情,他付出了很大的努力,按照要求发出音,即使不是一个准确的音,但我们应该看到他付出的努力,那么我们也应该给予孩子很高的奖励。这个奖励就是别的时候得不到,只有发音才能得到。


但如果孩子发出的是经常发的音,对孩子来说是已经很容易就能发出的音,那么就夸奖一下或给予别的小小奖励就可以了。因为这件事情对孩子来说不困难了。


需要说明的是在强化的过程中不只要看到孩子行为的结果,有的时候在这个过程中也要强化孩子不断付出努力的状态,只要孩子愿意去为达到目标、要求不断努力,这种状态也要强化。


4家长随身带正强化物,做到随时实施强化


这里所谓“随身携带”并不是专指带某样东西,还包括一种技能,就是能让孩子感到愉快的技能,比如孩子喜欢挠痒痒,那么挠痒痒就可以用来强化好的行为;孩子喜欢跳,那么孩子表现好的行为时,家长和他一起跳就可以用来强化好的行为;孩子喜欢举高高,那么把他举起来就可以用来强化好的行为。


所以建议家长一定要了解自己孩子喜欢什么,孩子有什么样的需求,喜欢什么样的感受.当你真正了解孩子的需求和感受,你就能够利用起来,去增加孩子好的行为。


还有一点提醒:建议孩子从事好的行为之后尽快给予正强化物,这样强化的效果会更好一些。


千万不要孩子吃饭的时候表现很好,等饭吃完时间间隔很长才夸奖孩子”你刚才吃饭吃得很好”孩子会不知道你现在的夸奖是奖励他的什么行为。


当然,对于有一些理解力不错的孩子可以适当延长奖励时间。但对于年龄小的,刚开始接触训练,对语言的理解表达不是很好的孩子,我们建议越快给强化物越好,不过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,能力提升,我们是需要变化给予强化物的频率和时间的延长。


总之,我们要根据不同的孩子不同的需求,状态、状况、喜好,根据当时当下的情境,制定适当的强化的过程。




有兴趣深入学习的家长,可以关注一下五彩鹿的家长培训班,因为我们的专业老师会对强化、消退、塑造、链接等ABA基本策略的理论和实践进行非常详细的讲解和指导。





五彩鹿儿童行为矫正中心


是全国规模最大的特殊需要儿童服务机构。秉承“博爱、快乐、开放、科学”的态度,致力于国际先进理念和科学方法的引进、消化,为自闭症儿童及其家庭提供服务。


2016年8月8日—10月21日

第二期五彩鹿家长培训班就要开课了


招募对象:

1、年龄在2-6岁的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

2、想要学习家庭干预方法的家长


报名咨询电话

400-018-0402

 13810093976




联系电话:4000180402http://www.wucailu.com
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